餐饮领域属人员密集场所,做好餐饮领域安全防范工作,既是法定职责,更是社会责任,也是长远发展的要求。全市餐饮企业(商户)要本着对顾客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身负责的态度,扎实做好各项防范工作。结合当前形势,重点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一、明确各方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个体商户经营者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应亲自推动、亲自检查、加强投入、全面负责;厨师、服务员等工作人员是各自岗位安全的直接责任人,应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认真做好具体防范工作,及时报告安全问题。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未认真履责发生事故,均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健全各项制度。厨房、仓库等重点场所,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要结合经营类型建立定期会议、教育、培训、检查、巡查等工作机制,并建立签字登记、检查打卡等制度,督促严格落实。
三、配齐设施器材。根据《江苏省燃气管理条例》《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配齐灭火毯、灭火器、消防箱,购置合格的“灶管阀”,使用燃气的场所要安装使用燃气泄漏带切断保护装置,所有设备设备器材应定期检测保养,确保性能符合要求。
四、开展警示教育。坚持班前(交接班)5 分钟教育管理制度,对重点问题要反复强调、天天提醒,保持强烈的安全意识。员工交接班时,督促既交清工作问题又交清安全问题;对各类安全事故,要及时组织学习,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严格防范。
五、组织安全培训。对新招录、新调岗的员工,要组织岗位培训;出现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时,负责人要及时提醒,督促做好防范;季节转换之际,要针对不同季节易发的事故,加强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做好相关设备的检测和相关场所的检查。
六、坚持定期自查。按照使用年限,定期检查瓶装液化气软管、燃气泄漏保护装置、灭火器等设施设备的性能,做到应换尽换;每次歇业要检查灶具、燃气、电器等是否关闭,相互督促,养成习惯。
七、积极整改问题。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要立即安排解决,确保有头有尾;对政府部门、第三方公司检查交办的问题,要珍惜送上门的服务,积极配合整改,不拖延、不应付。
八、加强重点防范。负责人要清楚本单位易发生问题的部位、环节、节点等,及时安排重点防范;其他人员要了解岗位易出现的事故,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自身无法解决的,要及时向负责人报告。
九、严管危险作业。严禁营业期间进行切割、焊接、装修等作业,其他时间开展时要做好现场防护,加强监督管理,邀请正规公司专业人员施工作业。
十、强化应急救援。工作人员均要掌握灭火器使用,对初期火情要及时扑救,发现无法扑救时,要立即向周围示警,并拨打119 报警,能扑救不扑救、自行逃离、任由火情扩大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使用燃气的餐饮场所,工作人员要熟悉燃气泄漏正确处置方式。餐饮企业要定期组织演练,个体商户要定期组织实操训练。出现事故,绝不延报、漏报、隐瞒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