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县区动态
清江浦经济开发区:深化改革攻坚 加速创新转型 绘就都市型科技工业园区发展新画卷
时间:2025-04-14  来源:淮安市商务局 作者:  字号:[ ]

清江浦经济开发区以深化改革为引领,全域推进低效闲置资源处置盘活,严把项目准入关,精准打好招商选资改革攻坚战,积极探索推进人事机制体制改革,奋力走出一条具有清江浦特色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路径。       破解发展瓶颈,统筹推进空间要素治理。坚持把推进低效闲置资源处置盘活作为破解发展瓶颈、拓展发展空间的“破题点”,全域探索西片区空间格局重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不断朝着“共赢、共融、共成”的目标迈进。抓好政策集成。研究出台以《清江浦城市低效闲置资源处置盘活工作规则(试行)》为总揽,以关于低效闲置资源处置拆除工作、评估机构选聘、干部考核激励和靠前保护干部“白名单”制度等为补充的“一揽子”政策文件,有力保障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推进。强化标准界定。从“产业、产出、产效”三个维度明晰低效闲置资源的界定标准,细分为拟重点发展、拟转化提升、拟坚决清理三种不同类型,“一企一策”“一地一策”逐个攻坚。注重力量联合。与区委区政府构建的专家组、法务组、工作组3个工作专班和1个监督组的“3+1”组织架构协同联动,构建以谈判为主,法律、行政为辅的“一主两辅”推进机制,实行“书记推、周周到”,高质高效推进低效闲置资源处置盘活工作。          

严把项目准入,坚持招商选资量质并举。在破解空间要素不足这一制约产业发展最大短板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土地是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宝贵资源,为了防止出现“赶走一只病鸡,又引来一只瘟鸡”的现象,我们通过严把项目准入条件,抬高项目准入门槛,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性、实效性。加强系统谋划。严把项目准入门槛,制定“清江浦经济开发区项目招引准入条件”,分片区明确主要招引产业方向,结合都市型科技工业园区定位,制定容积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总投资额等项目引进的“及格线”。打破以往规划设计条件中的24米限高要求,不断向上要空间,畅优生物容积率达2.85,创清江浦工业企业容积率之最。推行地等项目。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一体推进地块清表、考古勘探、土壤调查、地籍调查、扬尘管控等相关工作,缩短要素保障时间。构建产业用地储备库,精准分析项目特点,有针对性引导项目优先使用储备库中的“熟地”,截至目前,已收储的3465亩土地中,除已盘活项目外,剩余1698亩待招商地块中已有1226亩土地随时具备挂牌条件。完善闭环管理。牢固树立“做得要比说得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理念,将“以诚招商”贯穿招商引资全过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产业发展的有效引导扶持作用。加强政策措施的系统集成,增加产业扶持方向的聚焦性和长期性,促进资金资源加快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今年以来刚性兑现扶持资金2.17亿元,加速了天鹏锂能、东煦电子等一批优质项目建设投产。          

夯实机制保障,深化人事薪酬改革创新。改革发展之要唯在得“人”,我们紧扣“增强干部队伍活力”重点改革任务,持续深化招商和人事薪酬改革,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积极探索创新“四项机制”,营造全员攀高比强、跨越赶超的浓厚氛围。深化“双考”融合机制。将考人与考事深度结合,打破“平均主义”“全员加薪”思维,将薪酬增量主要用于激励招商、项目一线岗位人员,在薪酬总额内向重特大项目攻坚实绩贡献突出人员进行“二次倾斜分配”,园区服务经济一线岗位人员超70%。突出以岗定薪、按绩取酬,重点奖励项目第一引资人等有功人员,充分激发开发区拼招商、抢项目的“狼性”。注重“双轮”驱动机制。注重全过程考核,政治激励与绩效提档双轮驱动,推动改革由“形”入“魂”。构建优秀人员晋升渠道畅通、不适岗人员及时调离的常态化机制,23人被提拔重用、11人在单位内部转岗、3人外出跟班学习。其中5名实绩突出的科级以下企事业身份同志提级担任副主任,打破身份级别“铁交椅”,推动形成人岗相适、人尽其用的良好格局。强化“双轨”奖罚机制。健全完善正向激励、反向惩戒,通过岗位双向选择,先后调进31人、调出43人,人员变动率达48.7%,平均年龄从42.5岁降到36.4岁,干部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促进“双向”转化机制。研究出台《清江浦经济开发区干部大学习实施方案》,推动全体干部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不断提高干部业务水平,厚培增强干部发展本领,着力打造一支具备“懂产业、通项目、善服务、有激情”的干部队伍,为打造“都市型科技工业园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