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站内导航: 首页 > 信息公开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索 引 号 014290053/2024-00093 发布机构 淮安市商务局
文  号 淮商招商〔2024〕96号 公开日期 2024-08-07
文  号 淮商招商〔2024〕96号 公开日期 2024-08-07 失效日期
名  称 对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ZXTA32080020240279号提案的答复
关 键 词
内容概述
时效说明
对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ZXTA32080020240279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徐承光委员: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市商务局联合市资规局、市人社局、市数据局对您提出的《关于淮安加快大项目招引的几点建议》提案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调研,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他选人,我就配强人力资源,强化专业招商力量的回复

一是巩固“一号招商员”作用。继续发挥“一号招商员”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各县区(园区)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谈项目、推项目,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每月外出招商不少于10天的要求。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通报全市“一号招商员”外出招商情况、各地招商人员招商情况、签约项目情况。二是打造招商引资骨干专班。成立全市招商引资骨干专班,从各县区(园区)、市直部门遴选一批善协调、善招商骨干力量,在全市打造一支对招商引资、项目帮办快速反应专班队伍。加大对一线招商人员业务、政策、产业、礼仪等全方位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招商人员素质。三是成立驻外招商局。从全市市直部门(单位)、市属国有企业选派23名优秀年轻干部组建驻北京、上海、南京、深圳、苏州招商局和科技招商局,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四是强化开发园区主阵地作用。深化改革创新,聚焦项目攻坚、促发展主责主业,深化落实“1+N”制度体系,持续推进去行政化、人事薪酬制度、行政审批赋权等改革。推动市经开区、高新区、工业园区对招商部门进行去行政化改革。

二、关于他选地(政策),我就统一调度,实行市级统筹的回复

一是打造产业生态。深化产业研究。加强国家和省级产业政策研究,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家组建市级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智库作用,提升产业谋划的专业化水平。分析细分行业发展趋势、市场布局,绘制行业头部企业供应链产业链图谱,编制、更新“7+3”先进制造业集群招商指南,为全市产业招商提供基础保障。二是提升产业层次。围绕省“1650”产业体系,立足我市发展实际,重点发展“7+3”先进制造业集群,招大引强、强核补链,打造一批更具竞争力和辨识度的产业集群。推动各县区(园区)坚持量质并举,持续夯实产业基础,扩大产业规模,找准发展定位,彰显县域特色,打造各具特色的县域产业品牌。三是拓展链主招商。聚焦培育壮大 “7+3” 重点产业链,精准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专精特新” 等企业,引进标志性、引领性项目,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依托近两年落户我市的重特大项目,更大力度走进企业总部,推动利润再投,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带动上下游及配套企业落户,全力画好一张 “关系图”、引进一批关联企业、建好一条产业链。

二是统筹做好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充分发挥要素市级统筹库作用,按照增减挂钩、调剂底数、市级统筹、合理交易的原则,集中更多资源要素保障重大工业项目落地建设。积极向“存量”要“空间”,加快盘活批而未供土地、闲置用地、低效用地等,继续储备一批500亩以上集中连片工业用地。规范市级能耗指标统筹库建设和管理,通过节能技改、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能源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能耗指标空间,全力保障重大工业项目用能。建立市、县区排污总量指标两级储备库,实行月调度、季研判,切实提高环境要素使用效益。建立可再生能源项目清单,依规有序推进风光等新能源发电项目,形成的绿电或绿证优先保障重大工业项目。

三是健全重大项目会办机制。建立问题协调部门牵头机制,对一个项目涉及多个问题的,由主要问题部门牵头协调解决,其他相关部门紧密协同,切实提升问题办理效率。持续发挥党政亲商会、政企微信群的“连心桥”作用,优化“一企来办”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淮企小秘书”网络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淮安企业家日”系列活动,及时解决企业所急所需所盼,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亲商安商服务环境。实行项目帮办会办服务评价“一事肯定”“一事否定”,持续激发干部敢为善为、担当作为,把更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四是建立全市项目信息流转机制。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淮安市招商引资项目信息流转管理办法》,鼓励各县区(园区)围绕自身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精准招商。对县区(园区)获取不符合当地产业定位或者无法落地的项目,由市招商办进行综合研判,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偿使用”的原则流转到合适县区(园区),项目成功落地后,对信息提供方在项目考核中进行双算。

三、关于他选环境,我就树立“四最”理念,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回复

一是降低要素成本。召开苏北五市生产要素价格工作交流研讨会,及时了解周边市生产要素价格变动情况;启动污水、供水等环节成本监审工作,掌握相关企业成本变化情况。推动开展自主降费,今年以来全辖银行机构落实各类降费政策让利800余万元,惠及30万户市场主体。

二是扩大“并联审+容缺办”审批服务机制。一是实施场景化、清单化管理,对工程建设全流程、拿地即开工、水电气信视、多评合一、数字化联合图审、多测合一6个场景实行“并联审”;通过“容缺办”清单化管理,对49个事项实行容缺受理,对34个事项实施容缺办理。二是重构审批流程,实施先受理办件,依承诺时限补齐材料后予以发证的“容缺受理”模式以及受理办件后,先予以发证,依承诺时限后补齐材料的“容缺办理”模式。三是加强数字化管理,构建可视化“并联审+容缺办”数据管理分析系统,实时更新各县区(园区)、市各涉改单位审批数据,有效监测“并联审+容缺办”审批质效。

三是建立“拿地即开工”五大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拿地即开工”项目储备机制,建立重点产业项目储备库,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落地一批”的工作思路,动态滚动实施,将市级重点新建产业项目100%纳入储备库管理。二是建立“拿地即开工”要素保障机制,将省、市重特大项目纳入管理,全力保障省、市重特大项目合理用地需求、排污总量指标,优化能耗强度和总量控制管理,切实保障项目用能需求。三是建立“拿地即开工”快速审批机制,立足重特大项目开工前需求,实行“并联审+容缺办”快速审批服务机制,将重特大项目全流程审批控制在20个工作日内办结。四是建立“拿地即开工”极简申报机制,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实行政府核发的55类证照119份电子证照材料全部免于申请人提交,有效降低重特大项目“拿地即开工”申报成本,提高企业办事便利度。五是建立“拿地即开工”全链代办机制,依托市县(区)镇三级代办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级“暖心淮 安心办”服务示范引领作用,释放县区代办服务品牌优势,为重特大项目提供全链条审批全覆盖服务。

四是强化“全链代办”工作机制。制定项目快速审批工作机制。印发实施《淮安市重大项目快速审批工作机制》《工程建设项目“三极”审批服务常态化工作机制》等项目审批代办服务文件,将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新签约、百亿(50亿)项目纳入代办服务范围。搭建全链代办系统平台,结合项目类型编排项目推进方案,规划最优审批路径;实时跟踪记录代办日志,帮代办服务全程留痕。依托市县(区)镇三级代办服务体系,发挥代办队伍344名代办员数量优势,常态化提供“一对一”精准帮办代办服务。充分发挥帮代办专区作用,强化批前指导,开展批中协调,加强批后服务。

 

 

 

淮安市商务局

2024年8月7日

 

  

联 系 人:田森   

联系电话:15005230504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

淮商招商〔2024〕96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