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类 | 体裁分类 | ||||
索 引 号 | 014290053/2025-00042 | 发布机构 | 淮安市商务局 | ||
文 号 | 淮商招商〔2025〕47号 | 公开日期 | 2025-06-26 | ||
文 号 | 淮商招商〔2025〕47号 | 公开日期 | 2025-06-26 | 失效日期 | |
名 称 | 对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ZXTA32080020250014号提案的答复 | ||||
关 键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效说明 |
尊敬的徐承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招引建设特大项目需要注重配套建设的建议已收悉,衷心感谢您对全市招商选资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现答复如下。
您在建议中指出,对产业链研究、配套不足,特大项目生活设施配套建设不足,留住人才力度不足等几个问题,我们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一、着力提升拉长重特大企业发展的产业链
一是深入调研企业需求。对全市在建50亿元以上项目及重点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企业在本地配套率不足的薄弱环节,收集企业反馈问题(如产业链配套缺口、职工通勤不便、医疗教育资源不足等),建立配套设施建设问题清单。
二是推进科学规划编制。以调查研究推动科学决策,统筹协调各县区(园区)综合发展需求与重大项目空间拓展规划,建立精细化管理系统,为“产城融合”提供科学指引。同步开展存量土地盘活专项行动,实施用地综合治理,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强化空间效能,科学引导产业布局规划与重点项目配套体系建设。推动各县区(园区)聚焦1-3个特色主导产业,构建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生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实现跨产业项目的供应链协同优化与产业链价值提升。
三是开展产业链招商。围绕五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链招商,编制产业招商指南,研究产业图谱,摸清产业链核心企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排出科技研发类、中介服务类、检测中心类机构,推动链主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做得强。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7+3”先进制造业集群和“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前瞻布局大数据、生物医药等先导产业和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赛道,开展招商选资工作。
四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深入分析产业链技术需求,绘制链式图谱,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积极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与重大工业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传统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优先支持重大工业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提升传统产业、重大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水平。
五是强化政策支持力度。迭代升级“工业强市”政策工具箱,设立总规模3亿元的工业强市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重点投向企业智改数转设备更新、核心技术攻关及行业标杆创建三大领域。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引导、招商引资等多种手段,积极培育与重特大项目紧密关联的配套企业,同时鼓励本地的中小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提升其在产业链中的配套能力和竞争力。
二、注重重特大项目的周边配套建设
一是加强住房保障规划建设。结合城市发展规划与重特大项目的布局,在项目周边合理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人才公寓等配套住房,满足不同层次的职工居住需求。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宿舍区建设与管理,积极引导企业生产与住宿功能分离。由住建部门结合保障性住房、城市更新等政策,由国资平台代建或适当进行改扩建,以租赁、出售等方式提供给所需企业使用。2022年《淮安市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出台以来,全市已累计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0461套,有效增加全市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供给,其中淮安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于2023年、2024年相继申报建设职工宿舍,共计2413套(间)累计获得上级补助资金2075万元;2025年,天合光能集团申报建设482套(间)职工宿舍建设计划,目前已获批上级补助资金342万元。
二是推进教育医疗配套供给。加大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新建或者扩建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引入综合性医疗机构或者建设较高资质的卫生服务中心,保障企业员工子女、家属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按照规划“十五五”医疗布局,在企业周边3公里内配套社区卫生站、卫生院,确保急救站点10分钟覆盖重点企业。继我市出台《淮安市区域卫生规划(2021-2025年)》《淮安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21-2025年)》等方案以来,对重特大项目医疗配套设施的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推动。其中在天合光能(准安)科技有限公司内设东邱社区卫生服务站,可提供基础医疗服务;距离企业2.8公里处设有南马厂卫生院,涵盖内科、外科、中医科等科室,配备医疗设备及专业医护人员,能够应对较为复杂的疾病诊治。中天钢铁集团(淮安)基地西侧3.5公里处设淮阴区中医院,配备急救站及2辆急救车,10分钟内可到达企业;距离基地10公里处设准安市第五人民医院(三级医院),配备急救站及多辆急救车,20分钟内可抵达,能够满足企业员工及周边居民医疗需求。
三是引导商业配套设施改造。加强大项目周边的商业设施规划建设,为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的购物环境。引导企业通过弹性空间改造实现“生产区+生活服务综合体”转型,重点植入共享食堂、便利商超等基础服务模块。探索跨区域服务设施共建模式,与相邻镇区宿舍集群建立商业资源共享网络,通过集中采购降低运营成本。同步建立存量资产证券化试点,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片区更新,实现闲置资源利用率提升与商业能级跃升双目标。目前全市已完成35家试点社区建设工作,2025年计划再建设10家试点社区。推动各大便利店与电商加快融合,拓展缴费、网订店取等便民服务,大力发展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步行街)建设,持续提升便民生活圈功能。
四是优化项目周边交通线路。根据大企业职工的进出情况及时调整公交线路,以方便员工出行等交通方面的需求。针对重特大项目布局特点,由交通部门统筹规划园区交通网络,动态优化公交线路布局,重点新增园区定制班车专线,延长运营时段,同步增设企业集中通勤站点。结合职工出行大数据分析,推行“高峰加密、平峰灵活”的班次调度模式,实现与共享电动车、单车停放点无缝衔接,提升“最后一公里”通达效率。根据企业职工进出情况及时调整公交线路,方便员工出行,缩短企业员工通勤时间,增强企业人才吸引力和区域产城融合水平。
我们将以此次建议办理为契机,着力提升拉长重特大企业发展的产业链,注重重特大项目的周边配套建设,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恳请您继续关心支持招商选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淮安市商务局
2025年6月24日
联 系 人:许浩然
联系电话:17625232443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