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类 | 体裁分类 | ||||
索 引 号 | 014290053/2025-00051 | 发布机构 | 淮安市商务局 | ||
文 号 | 淮商建〔2025〕56号 | 公开日期 | 2025-07-21 | ||
文 号 | 淮商建〔2025〕56号 | 公开日期 | 2025-07-21 | 失效日期 | |
名 称 | 对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ZXTA32080020250272号提案的答复 | ||||
关 键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效说明 |
尊敬的樊维明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城市商圈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在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领衔提出的提案《加强城市商圈建设 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收悉,我局第一时间组织学习研究,现对您的提案形成如下答复报告:
一、前期加强城市商圈建设总体情况
(一)坚持规划引领。淮安市商务局、淮安市发改委联合印发《淮安市城区市场体系(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20-2035年)》,包含清江浦区、淮阴区、淮安区、洪泽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生态文旅区、淮安工业园区等中心城区。经过持续建设,我市已形成“一核、四轴、十心、多点”商业体系空间格局。“一核”指中心城区淮海商业中心、水渡口金融商务中心、清江浦区历史文化中心。“四轴”指淮海路商业发展主轴(包括淮海东西路和淮海南北路)、翔宇大道商业发展次轴、枚皋路商务发展轴。“十心”是指十个县区级商务商业中心,“多点”指社区商业网点建设与优化升级。根据该规划,至2035年,建成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的现代商业网络体系,形成联系长三角、辐射江淮生态经济区的商品集散中心和苏北地区商贸中心。
(二)开展提升行动。委托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博融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对核心商圈现状及未来发展开展专项调研,组织规划编制,制定并实施核心商圈空间品质三年提升更新行动,引导现有企业做好业态调整、场景创新、品牌更新工作。引导商业载体在商圈内错位发展,推动新亚百货、金鹰商厦等提档升级,推动华信MALL定位沉浸式互动体验商业,发挥万达广场、金地广场联动效应,加快建设华润万象城商业。围绕打造长三角北部现代化商贸中心,全面提升核心商圈产业集聚力和辐射力,中央新亚、金鹰、华信MALL等商业综合体累计招引品牌首店(含高级别店)百余家,首进苏北品牌占比达30%,乐高、喜茶、无印良品、711、罗森、耐克Beacon750店、阿迪MBC店、斐乐旗舰店等纷纷落户。
(三)开展消费振兴行动。围绕“幸福满淮·安心消费”主题,坚持“政策+活动”,推动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政策叠加方面,全年共发放100万元各类满减红包、1100 万元新车消费补贴,拉动消费 8 亿元。联合市人行推出0 首付、5 年免息、分期优惠等金融机构汽车促消费政策,联合120家淮安市汽车销售企业推出车型优惠、上牌补贴等形式多样的促销让利补贴,发放30万元加油数币补贴。活动开展方面,先后开展年货美食大集、春季汽车消费补贴、“幸福 666”等系列活动300余场。以旧换新方面,在全省率先全面开展汽车、电动自行车、家装家居以旧换新活动。上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累计使用财政资金5.5亿元,拉动消费约87.2亿元。其中家电以旧换新及3C商品购新补贴累计成交订单金额36万笔,累计使用补贴资金1.9亿元;家装家居活动累计销售53万件,累计使用补贴资金8844万元;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活动累计完成8.3万笔交易,累计使用补贴资金7396万元;汽车报废更新活动累计收到申请4757笔,累计使用补贴资金8401万元;汽车置换更新活动累计收到申请11027笔,累计使用补贴资金1.2亿元。
二、下一步加强城市商圈建设主要安排
(一)核心商圈提质增效。在《淮安市中心城区社区商业和特色商业街发展规划(2015-2030)》的基础上,编修《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中心规划》《西大街及都天庙片区规划》《1415街区规划》等步行街规划,对标国标国内一流商业中心,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招引龙头企业打造消费地标。围绕“淮安中央活力区·清江浦历史文化中心”建设,推动实施御码头片区、1415街区、文庙街区、都天庙片区、丰济仓文化街区等特色文旅街区更新提升。加快推进大运河百里画廊“一线七点”项目建设,打造淮安大运河文化带示范区、标志带。
(二)县域商业优化扩围。落实县域商业领跑行动三年计划,以县、镇、村三级商业网络体系和农村物流配送“三点一线”建设和改造为重点,以渠道下沉和农产品上行为主线,加快推动县域商业网点基础设施、功能业态、消费环境、安全水平等方面改造升级,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分工合理、布局完善的一体化县域商业网络体系。指导淮安区、洪泽区、淮阴区补齐农村快递物流点和便民店(点)建设,补齐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指导金湖县、盱眙县、洪泽区、涟水县围绕龙虾、螃蟹、芦笋、菌菇等特色水产品(农产品)规划建设冷链产地仓、前置仓。贯彻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试点要求,着眼“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丰富社区商业网点,已完成35家试点社区建设工作,2025年计划再建设10家试点社区,“一站式”满足居民购物、餐饮、文娱、体育等多样化消费需求。
(三)推动消费融合创新。一是搭建夜间消费新载体。根据《江苏省繁荣夜经济激发消费活力若干措施》,大力推进我市夜经济建设,建设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休闲街区、河下古镇夜间消费集聚区、盱眙尅街龙虾美食城等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步行街),培育提升淮安大学城美食街、淮安吾悦广场夜间消费集聚区等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打造涵盖演出演艺、文创展销、休闲娱乐、特色餐饮等多种业态的夜间消费集聚区(步行街),推出最美夜市街区、最具人气夜市网红店面,开展夜市网红美食打卡活动。二是开辟线上消费新领域。引导淮阴区聚焦服装加工优势,实现枢纽偏好产业集群。推动洪泽、盱眙结合本地食品产业特色,强化品牌、研发、电商(直播)、加工、冷链、仓配、包材等配套功能建设;支持淮安区持续挖掘电商物流园的仓配集聚优势,融合发展电商、物流、金融。举办网红主播选拔大赛和节庆热点的促消费活动,支持县区建设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开展电商实训、创新营销模式,为企业拓宽网络销售渠道助力。三是打造“国货潮品”新势力。提升外贸优品国内市场影响力。从1000多家外贸企业中梳理81家适合转内销的中间品和生活消费品企业,挑选27家代表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汇总发布17个商业综合体推出的42项优惠支持举措,推动外贸优品进连锁超市、进线上平台、进各类展会。开展老字号振兴行动,“一企一策”制定措施计划,将老字号企业纳入主题消费活动,组织参加各类展销活动,协调主流媒体开展多元宣传,提升“国货潮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擦亮“美食之都”名片。一是打造精品餐饮。联合市场监管局打造10家小餐饮品质提升样板店试点,从环境卫生、服务质量、食品安全、经营管理等方面树立示范样板,在全市推广复制。推出“淮扬菜·淮安宴”榜单,评选“尊享极(商务接待)”“畅享极(家庭宴会)”“特色面馆”“龙虾店”及24节气养生菜品等榜单,以评促建,提升餐饮品质。二是推动产业发展。开展《淮安市淮扬菜传承发展促进条例》调研起草,争取年底列入立法项目。与烹饪院校、行业协会、大师工作室合作,培养50名厨艺精湛、业绩突出的青年烹饪人才,开展新一代淮扬名厨评定。与江苏食品学院、淮安技师学院等机构合作,举办淮安中式烹调高级技师研修班等培训活动;举办厨娘培训、金牌服务员等餐饮服务人员培训竞赛,开展全市范围早茶美食嘉年华活动,推出早茶美食促消费套餐。三是加强宣传推介。组织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2025年年会,宣传推介淮安营商环境和食品产业发展。举办“世界美食之都”城市创新发展大会,邀请教科文组织及境内外创意城市代表出席,向全球推介淮安。利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推广创意菜品及淮扬名店、名厨、名菜、名点。与北京卫视、腾讯视频、抖音合作推出《幸福指南手册》,邀请明星MC及素人游客体验淮安美食美景。编制《淮扬美食文化书册》,绘制《淮安美食地图》,与文旅集团合作开发“美食+旅游”小程序,提供美食推荐、旅游路线及优惠信息,多渠道提升淮扬菜知名度和影响力。
淮安市商务局
2025年7月21日
联 系 人:孙太康
联系电话:0517-83900356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