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190条,到目前压减至29条,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全部“清零”——自2013年中国发布实施第一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十多年来,全国版清单历经7次修订“瘦身”,每一个“减法”都是对外开放的“加法”。
时隔3年,备受关注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出炉,将于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与2021年版相比,限制措施由31条减至29条,全面取消了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负面清单历经了怎样的演变?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意味着什么?在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又迈出的关键一步,将为外资企业和全球经济带来哪些新机遇?这些答案都镌刻在中国开放的速度和力度中,清晰且坚定。
负面清单7次“瘦身” 见证中国开放速度和力度
一张负面清单,见证着中国外资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记录着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速度和力度。
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中国第一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发布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对过去政府对外资逐项审批、合同章程实质性审查等“审批制”管理模式的颠覆性创新,是投资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对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外资三法”作出修改,在法律中确立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将自贸试验区的改革试点经验推广到全国。
此后,2017年至2021年,中国连续5年修订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两个清单的限制措施分别由93条、122条缩减至31条、27条,在制造业、采矿业、农业、金融业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开放措施,实现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清零”,服务业领域持续扩大开放,投资自由化水平不断提升。
制造业是中国开放最早的领域,也是市场竞争最充分、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最紧密的领域。作为全国首家独资造车外企,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设立,就是制造业负面清单“减法”效应的生动注脚。
2018年版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明确汽车行业取消外资限制的“时间表”,给外资企业吃下“定心丸”。2019年初,特斯拉超级工厂在上海开工,短短一年内完成了建厂、生产、交付,并在这几年接连完成第100万辆、第200万辆整车下线,跑出了罕见的“中国速度”。
今年5月,特斯拉又一大型投资项目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动工,从洽谈到签约仅用时1个月,再次刷新“中国速度”,并计划于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量产。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说,“越开越大”的开放大门,让特斯拉更加坚定地继续投资中国市场。
作为服务业开放的重点之一,金融业也受益于负面清单缩减。2020年版的负面清单实现金融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取消了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加快了一批外资金融企业在华投资的步伐。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证监会已批准设立20家外资控股或独资的证券期货基金公司在华开展业务。今年以来,日本瑞穗金融集团、汇丰前海证券陆续申请在华设立公司或业务资格。
时隔3年,2024年版负面清单删除了“出版物印刷须由中方控股”“禁止投资中药饮片的蒸、炒、炙、煅等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2个条目,标志着中国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全部“清零”,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
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张菲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也是大国竞争的重点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均部署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外资制造业从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管理经验、销售渠道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等多方面,为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是落实“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稳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引资结构持续优化 外企在华投资信心更足
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不仅是中国言必信、行必果的践行结果,也是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全球FDI呈现下降趋势、贸易投资格局重塑、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等背景下的恰逢其时。
“制造业限制‘清零’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吸引外资是一项重大利好,将进一步提升外资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对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持续推动产品和服务供给升级,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蓓文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
伴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以及外资准入“门槛”不断放宽,中国吸引外资在规模和结构均有长足发展。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新设外资企业近3.7万家,同比增长11.5%,实际使用外资超5800亿元。无论是与世界其他国家横向比较,还是与近十年来引资规模纵向比较,都处于高位水平。特别是1—8月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较2023年同期提升了1.9个百分点。
“这说明我国利用外资的结构在持续优化,外国投资者正在积极调整行业领域投资布局,符合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导向。”张菲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外资企业高度关注全会各项部署将带来的广阔市场空间。近期,跨国公司高管密集访华,积极参与“投资中国”相关推介活动。
“在中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双碳’目标、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背景下,为包括霍尼韦尔在内的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持续成长注入了新的动力。”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霍尼韦尔致力于将自动化、未来航空和能源转型三大业务发展趋势和中国市场的发展需求相结合,推进有影响力的本地创新,并在能源转型、工业自动化、智能建筑、未来航空等关键领域进行布局。
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和相关部委针对“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作出了积极部署和安排。“从去年出台的外资‘24条’,到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中国高质量发展释放的新活力及不断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所产生的新‘引力’,大大化解了严峻国际经济环境所带来的压力。”赵蓓文说。
着眼未来,中国还将持续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商务部等部门近期印发通知,明确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以近日圆满闭幕的2024年服贸会为例,国际化参与度再创新高,8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线下参展企业国际化率超20%。会期共达成成交、投资等7类近千项成果。
对于下一步工作,赵蓓文建议,要通过加强政策宣传,让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落到实处。同时做好外资安全保障,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保护外商的合法权益,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二是保护中国自己的利益,统筹平衡引资效益和引资安全之间的关系。(文章来源:国际商报)